殡葬人还是殡葬从业者

首页    人文风俗    殡葬人还是殡葬从业者

如果说凡是从事殡葬行业的人都可以自称“殡葬人”,那太广义了,也很笼统。本文就自己的期望及对未来行业发展的期望讨论下“殡葬人”。


我期望有一天,当我告诉别人我是“殡葬人”时,此时不应是我的担心、自卑或犹豫不决,而是骄傲或自豪的脱口而出,得到的理应是尊重和敬佩,而不是鄙视、嫌弃或隔离。


做为学历有限、读书又少还被殡葬业人士认为“不算入门”的我,谈论此内容且涉及到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确实有点不知天高地厚了,希望亲们能多多支持和鼓励。


一、殡葬人定义


    从事于殡葬服务行业一线工作者如遗体处理、礼仪服务、心理康复等,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个人素养,有良知能够独善其身的人,我个人认为才可以自称为“殡葬人”,否则只能为“从业者”或通俗简称“业者”。


其实这里强调两点,首先必须从事一线工作,其次是拥有职业道德。没有从事一线工作,是体会不到殡葬从业者的辛苦,更不了解主家心态变化,更无法为主家提供尽善尽美的服务。然而拥有技术,没有职业道德,忽视殡葬的意义,唯利益为至高无上,与其说殡葬职业伤害了你,还不如说你祸害了殡葬行业及从业者,那么“殡葬”业将很难成为受人尊敬的行业。


自古主持殡葬者被称之为“儒门”、“礼生”,其词义就包含了人文涵义和社会敬意。这里我将死者家属称为主家而不是客户,也是源自于此。殡葬业者必须是有学识有经验的经理人,支持着由于失去死者而陷入转折情境的家属,尽量以礼仪内涵内化死者家属亲友的文化归属与思想安顿,圆满死者与先人、死者与生者、死者与後人、生者与生者的多重互联关系。


而这些,我认为是殡葬人可不或缺的。否则工人也只是工人,是行业的参与者,就不会有“工匠”之称,更不存在“匠人精神”。而老板也终究是老板,也成不了“企业家”。


二、被误解的殡葬业


    暴利,不解释了,清明节是众人讨伐殡葬行业的又一节日。媒体的片面报道,加上家属的实际遭遇,于是殡葬=暴利,殡葬业者=赚死人的钱=黑心。可个例不能代表全部,但还是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。


试想,一天24小时待命,有业务随时出发,基本无假期,请假一般都不允许。对殡葬业者来说时间是那么的零碎,家庭、社交、个人爱好基本都被忽视了。而又拿着比普通行业稍微高些的工资,还被社会歧视、鄙视、排斥,计算这工作时间和付出,这点工资根本不高。而且若遇到情绪不稳定的家属,稍有不慎,就要挨家属的骂甚至家属动手打人都有可能,这工作压力确实很大。


近几年殡葬业的发展,目前从事殡葬业多为年轻人,他们任劳任怨默默付出却因为是从业于殡葬行业而单身,且还将继续单身。社会的不接受,公众认识的偏见,这是不争的事实。


虽然从事殡葬业的人承受着来自社会比其他行业更多的压力、偏见,然而殡葬从业者并未因此自暴自弃,依然坚守岗位,兢兢业业。“再累也是值得的,这是我们对逝者的尊重,也是对本职工作的热爱,尽管这份职业在别人眼中是那么的‘特殊’和颇具神秘感。”这是身为殡葬从业者的心声,“见惯了各种生死别离,珍惜当下,活好每一天才是实实在在的道理。”很多殡葬从业者在这里找到了人生的目标,有了方向就能更好地规划未来,全力以赴去实践。因为他们相信以后殡葬业会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接受和理解,身为殡葬人也能自豪的告诉别人自己的职业。


垄断不是本篇讨论的范围,且垄断的成因复杂,在此不做说明。


三、关于职业道德


职业道德应该属于教育的范畴,因为中国殡葬行业特殊性,旧观念影响太深,所以有关殡葬行业的职业教育培训起步较晚,导致了现有殡葬从业者大部分是家族人员,随着殡葬改革的深入推进,这一现状正在缓解。


对现有从业者进行道德教育和规范,我个人认为是去扭转殡葬形象是关键有效的方法。下面就简单说明以下,殡葬业所必须的职业道德。


(1)忠、信、义


忠,即忠诚,忠于逝者,忠于家属,无条件实现“于我殡”(注:孔子,《论语.乡党》一文中:朋友死,无所归,曰:“于我殡。”)。


信,有对自己所从事工作的自信和对家属的诚信。要对家属做到诚信无欺,并信守承诺,守时守信是从事殡葬行业基本的要求。另外从业者也需要加强自身知识的学习,言传身教增加与家属之间的信任度,树立自身的自信,协助家属圆满完成治丧。


义,要有道义之心。切不可为追逐”利“而忘”义“,利用自己所知对不知道的人肆无忌惮的行不义之事。要怀着慈悲之心做事,至善至美。


(2)慎独


慎独,是儒家的一个重要概念,慎独讲究个人道德水平的修养,看重个人品行的操守,是个人风范的高境界。有了操作规范,有了职业道德,我们控制自己的欲望坚持执行,不受他人监督,自觉控制,才能”衾影无愧,屋漏不惭”。


不忘初心,方得始终。


(3)孝道


传承孝道,以身作则。《礼记?祭统》云:“祭者,所以追养继孝也”、“丧祭之礼,所以明臣子之恩也”,阐明了丧葬祭祀是生时赡养孝敬的继续,发挥着教育民政感恩报恩的道德教化作用。”生,事之以礼,死,葬之以礼,祭之以礼“,强调殡葬祭祀要保持恭敬的态度严守礼制,让“祭如在”融入整个丧事过程中,实现“慎终追远,民德归厚”。


每一位殡葬从业者都应该有教导人们对死者秉持“事死如生、事亡如存”的态度、培养人们敬畏生命、尊重生命的道德品质。


(4)读书


社会是个教人生活的现实学校,匆忙的我们应该积累零碎的时间去去读书去学习、去扩大社交圈。读书学习可以让我们了解殡葬的行业过去,体会殡葬文化的产生、发展、现在和未来,继承发扬中华民族殡葬文化的精髓,与时俱进,结合现有的社会资源、文化,让治丧更文明更具教育意义。这样才能让殡葬更阳光、开放,让殡葬业与其他行业一样平等,生者和死者比邻而住、和睦相处。


总结,殡葬从业者靠人的死亡为生,正如医生靠疾病、神职人员靠人们对上帝的敬畏。从生命的角度讲,葬礼的多么隆重都不过分,因为它涉及到的是一个人,我们的亲人,涉及的是一个生命的全部价值。我们见过的死亡太多,而死亡无时无刻都在发生,让我们更敬畏生命,尊重逝者,教育后人。


最后以一个8岁孩子的墓志铭结尾:”这个世界我来过,我很乖!“。

2020年5月14日 15:47
浏览量:0
收藏